8月4日报道 日媒称,在中国的制造一线,自动化和IT(信息化技术)化已开始扩大,中国希望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三成以上提高至2025年的七成。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7月31日报道,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显示,中国2013年超越日本,成为居世界第一位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现在的市场规模占到世界的三成以上。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工厂不断普及。
“人均生产效率在5年里达到2.6倍”,制造路由器等通信设备的上海剑桥科技的首席执行官黄钢这样表示。该公司2011年启动工厂的自动化,为了产品顺利传送,引进了自动控制系统,形成了能应对劳动力短缺的体制。
报道称,工业用品的中国调查公司睿工业的统计显示,2018年的智能制造投资规模比上年增加46%。
不过,报道称,关于在制造一线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和机床的生产商,日本和欧洲的企业的存在感突出。睿工业统计显示,在中国市场,日本发那科和安川电机、瑞士ABB等外资(不含中国企业旗下的德国库卡)占到份额的六成以上。
在中国,仅对国外零部件进行组装的企业很多,但在最近十多年时间里,也出现了一批新兴企业。代表性案例是以中国科学院为母体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了人在附近分担工作的安全性高的协动机器人。熟悉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的小菅一弘教授认为,“性能媲美日欧企业”。